【丰收昭阳·希望的田野】昭阳:秋染稻田绘“丰”景 科技护航粮满仓
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金秋时节的昭阳,万亩连片的稻田褪去夏日的翠绿,换上金色的盛装。微风拂过,稻浪翻滚如流动的金绸,沉甸甸的稻穗低头摇曳,奏响了昭阳大地的丰收序曲。

为确保全区粮食稳产增收,牢牢守住粮食生产基本盘,今年,昭阳区水稻种植面积5万亩,主要分布在永丰、旧圃、苏家院、乐居等坝区乡镇,其中昭鲁一体化水稻高标准种植面积2.02万亩,核心区2200亩,主要集中在永丰镇。今年的丰收答卷,既有广大粮农和科技人员的辛勤汗水,更有“科技兴农”的智慧。为保障水稻丰产,昭阳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,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通过建设灌排沟渠、田间道路、排灌站等,有效改善了永丰、旧圃等乡镇项目区的灌排条件,让传统粮田变成“旱能灌、涝能排”的“稳产田”;还联合鲁甸县组建跨区域技术专家组,共享滇禾优615、云粳37号等优质良种,统一开展“田间课堂”,从育秧到收割,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,手把手教农户种植、管理技巧。
藏粮于技,“六统一”奠定丰收基础。为切实做好2025年昭鲁一体化水稻高标准种植工作,科学制定了昭鲁一体化水稻高标准种植技术方案,用“六统一”奠定丰收基础。首先是统一选择优良品种。根据种植农户需求,分片确定推广种植水稻品种,选用耐寒、耐瘠、稳产、高抗、优质的水稻品种,如滇禾优615、滇禾优801、保两优285、云粳37号、声农4号、云粳37号;其次是统一最佳种植节令,在4月初至4月中旬进行播种;再次是统一集中育秧,确保品种和播种时间一致;再其次是统一种植规格、统一水肥管理、统一病虫草害防治技术。适时收获,做到九黄十收,颗粒归仓。

科技赋能,病虫害防治更高效。昭阳区农业农村局引入先进的无人机防治技术,利用昭阳区2025年省级农业发展专项资金(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项目),在旧圃镇、苏家院镇分别推进2000亩、1000亩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,示范带动昭鲁大河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,让先进的农业技术惠及广大农民。在昭阳区旧圃镇的连片稻田里,无人机腾空而起,旋翼转动间洒下细密药雾,为水稻织就“防护网”。与传统人工喷洒相比,无人机作业具有作业效益高、作业更安全、施药更均匀等明显优势。大型无人机一天可喷洒近1000亩,是人工效率的200倍,每亩还能减少4元农药成本和30元人工费用。统一防治病虫害,优先选用低毒农药,既保收成又护环境。

“田园变公园”,农文旅融合让丰收价值再升级。今年,投入资金新建了“昭阳区永丰农文旅稻田公园”。作为昭阳区农文旅融合的重点项目,永丰农文旅稻田公园依托万亩稻田的生态风光,整合龙氏家祠、昭鲁大河等人文资源,打造出集“游、学、玩、娱”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空间。项目内建成了千米观光杜鹃大道、露天田园咖啡屋、特色美食区,还设置多个网红打卡观景台,推动“粮田”向集现代农业、休闲观光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“景区”转变。如今,稻田公园不仅是“粮田”,更是“景区”,实现了“田园变公园”的美丽蝶变。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去打卡拍照,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。

昭阳区旧圃镇依托区位优势、资源优势,将1.2万亩连片稻田种出了“新花样”,稻田里不仅产出优质大米,还通过轮作种出水果豌豆,实现了稻田利用最大化。在中国建材集团等帮扶力量支持下,旧圃镇还积极打造“红泥闸万亩稻田风光”农文旅项目,先后建成3公里景观步道,修复20公里排灌沟渠,配套安装170盏路灯,精心修建3个休闲亭;同时新植樱花260株、紫薇120株、枇杷280株、桂花200株,栽种观赏向日葵及各类花卉3000平方米,串联起“春赏豌豆花海、夏闻稻花蛙鸣、秋品金色稻浪、冬享农俗体验”的四季不同景色。如今,万亩稻田稻浪翻涌,格桑花沿路绽放,稻田中“祖国我爱你”的图案更是成为亮眼风景。
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金穗压弯的,是稻秆,更是农户的“幸福腰”;沃野铺展的,是粮田,更是民生的“希望卷”。未来,随着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展,更多农户将在这片沃土上,收获更多“稳稳的幸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