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阳区太平街道邓家营盘安置点破土动工

·内容由AI生成,不能完全保障准确

昭阳区太平街道邓家营盘安置点破土动工

原创 昭阳云
浏览量

10月28日,昭阳区太平街道石渣河社区邓家营盘安置点破土动工。随着一声开工指令的下达,多台大型机械设备轰鸣启动,驶向作业区域,标志着群众期盼已久的安置项目正式启动,更意味着一种全新的安置模式在此落地生根,为昭通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安置新模式:从“被动接受”到“主动参与”

邓家营盘安置点位于石渣河社区六组,毗邻敦煌路与盐津路交叉口。项目规划面积94.75亩,采用“划地安置+统规联建”的创新模式,旨在解决太平街道石渣河社区6组261名承包人口的安置问题。其中,划地面积达19605平方米,并配套建设敦煌南一路、经四路、经五路三条市政道路。

这一安置模式打破了传统安置项目中政府主导、群众被动接受的局面,转而引导群众全程参与规划设计。太平街道及石渣河社区通过多次方案修改和意见征询,最终确定了既符合政策要求、又贴近群众需求的安置方案。这种“群众参与式”的规划方式,不仅增强了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,更在过程中凝聚了共识,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安置新路径:从探索实践到复制推广

邓家营盘安置点的建设,不仅是一个社区的重建,更是一次基层治理模式的创新实践。通过“划地安置+统规联建”,项目在保障群众基本权益的同时,充分发挥了集体土地资源的效益,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和社区功能优化,为太平街道乃至更广泛地区的安置工作提供了“可借鉴、可复制、可推广”的新思路。它表明,安置工作并非简单的物理空间迁移,而是需要通过制度创新,实现政府引导与群众主体的有机结合,从而真正达到“建得好、搬得进、稳得住、能发展”的目标。

幸福新居:从“安居”到“乐居”

随着邓家营盘安置点的建成,群众将迎来一个基础设施完善、公共服务健全、生活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。三条市政道路的建设,将进一步打通区域交通脉络,提升居民的生活便捷度。“统规联建”模式确保了社区建筑风格统一、功能布局合理,为居民营造出舒适、美好的居住环境。这一安置模式注重长远发展,不仅关注群众的即时安置需求,还着眼于他们未来的生活品质和发展空间。通过优化资源配置、完善配套设施,邓家营盘安置点有望成为昭通中心城市幸福新居的典范,实现从“安居”到“乐居”的跨越。

(太平街道 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