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科普——呼吸道疾病预防全攻略
呼吸道疾病预防全攻略
科学防护,守护呼吸健康
冬季来临,呼吸道疾病高发(如流感、肺炎、过敏性鼻炎、慢阻肺急性发作等),主要通过飞沫、接触传播,或受环境刺激诱发或加重。
预防核心:围绕“减少暴露、增强免疫、阻断传播”三大维度,以下是系统且实用的科普指南,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!
一、日常基础防护:阻断传播核心环节
规范佩戴口罩:在人群密集场所(地铁、商场)、医院、乘坐公共交通时,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,贴合口鼻不松动;口罩连续佩戴不超过4小时,污染或潮湿后及时更换。

保持手卫生:饭前便后、接触公共物品(门把手、电梯按钮)后,用流动水+肥皂/洗手液搓洗双手20秒以上;无洗手条件时,使用含75%酒精的免洗洗手液,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。

优化室内环境:每天开窗通风2-3次,每次30分钟以上,保持空气流通;秋冬干燥季节使用加湿器,将湿度维持在50%-60%,减少呼吸道黏膜刺激;定期清洁家居,避免灰尘、霉菌滋生。

二、增强自身免疫:筑牢健康基础
均衡饮食营养:多吃富含维生素C(新鲜蔬果)、维生素D(深海鱼、鸡蛋)、蛋白质(瘦肉、豆制品)的食物,少吃辛辣刺激、高油高糖食物,避免加重呼吸道负担。

规律作息运动:每天保证7-8小时睡眠,避免熬夜(熬夜会降低免疫力);每周进行3-5次中等强度运动(快走、慢跑、太极、游泳等),每次30分钟以上,增强心肺功能和抵抗力。

避免不良习惯:戒烟并远离二手烟、三手烟(烟草烟雾会损伤呼吸道黏膜,诱发慢性支气管炎、慢阻肺);限制饮酒,过量饮酒会削弱免疫细胞功能。

三、针对性预防:不同人群与场景适配
1. 特殊人群重点防护
老年人/慢性病患者(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慢阻肺患者):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,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,预防感冒;遵医嘱规律用药,控制基础病,定期复查肺功能。
儿童/青少年:按时接种流感疫苗、肺炎球菌疫苗;培养良好卫生习惯,勤洗手、不随地吐痰;在学校若出现咳嗽、发热,及时居家休息并就医。
过敏体质者:春秋季减少外出,外出时佩戴口罩和眼镜,避免接触花粉、尘螨、宠物毛发等过敏原;家中定期清洁空调滤网、晾晒被褥。
2. 高发季节(秋冬/冬春)强化措施
提前接种疫苗:每年9-11月接种流感疫苗,尤其是老年人、儿童、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;符合条件者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(每5年接种一次),降低重症风险。
注意保暖防受凉:避免忽冷忽热(如室内外温差过大),重点保暖颈部、背部和脚部,减少呼吸道血管收缩引发的感染。
四、早期识别与应对:避免病情加重
出现咳嗽、咽痛、流涕、低热等轻微症状时,及时居家休息,多喝水(每天1500-2000ml),避免劳累;症状持续3天无缓解或加重(如高热、呼吸困难、胸痛),及时就医,避免自行滥用抗生素。
家中若有呼吸道疾病患者,尽量分室居住,患者佩戴口罩,避免近距离接触;接触后及时洗手,对患者使用的物品(餐具、毛巾)进行消毒。
五、环境与出行防护:减少外部刺激
雾霾、沙尘天气减少外出,必须外出时佩戴N95/KN95口罩,回家后及时清洗口鼻和衣物;
避免长期处于油烟、化学气味(如装修甲醛)环境中,厨房做饭时开启油烟机,装修后通风6个月以上再入住!
来源:陕西华彬职工医院